農友合作「不還價」、推動移工同工同酬 馬修嚴選用憨膽實踐共好精神
與全台數十位青農合作,走老派互信模式,扶植青農留農、使用本土食材是馬修嚴選實踐ESG的路徑。
宜蘭頭城的三月天,太陽已開始發威。由小學老師改務農的陳文正一頭汗,熱情迎接採購者「馬修嚴選」優格的執行長王世煌,直入更熱的溫室,就為看今夏可能採購的哈蜜瓜。
「他種的瓜,『哈」味很濃。搭優格是季節限定。熟客老早就預訂啦。」王世煌笑說。
網室內離地種植的哈密瓜,像士兵列隊、井然有序。「明天蜜蜂就要進來授粉了。」陳文正說,那是宜蘭大學養的蜂,「要給蜜蜂做工四天」。開花之後,「一株只會讓它背一果,一整株大概是就是26片葉子,只結一顆果實,就會又大又甜。」
陳文正像是指揮瓜株生長結實的將軍,軍令嚴明,連葉子數目都算得精準。他的瓜是不給人預定的,因為是做「ND(無農藥殘留)」,一切看天意,「到底能夠採多少瓜,我不知道。」
他說,跟馬修的合作模式很棒的就是:「不簽約,我就沒有壓力; 我沒壓力,就不會給植物壓力——它該怎麼生長、就怎麼生長。」
老派互信之必要 追求農友、企業、消費者「三贏」
陳文正是宜蘭青農組織「青出於蘭」成員,與王世煌的合作從來沒有白紙黑字。就因為陳文正堅持,「沒有壓力的瓜,就是會健康的瓜,吃的人也健康。這樣子就好了。」
與全台數十位青農合作,大半都是這種老派的互信模式;扶植青農留農、使用本土食材是馬修嚴選實踐ESG的路徑之一:「嚴選友善土地的美味,實踐永續的美好生活」。
王世煌說,十四年前創業的時候,還沒聽說過「ESG」這詞,他心裡想的就是「三贏」或「共好」,就是在公平交易的精神之下,與農友用「不還價」的策略合作,讓他們有穩定的收益;有時老農不做的地,他也鼓勵青農接手。
對消費者來說,馬修嚴選門市裡,牆上照片呈現食材的產地,可以看見農園的樣子、農夫的長相,「清楚食材的來源是可以信賴的,品質是可以安心的」;更能試吃各種優格配不同果醬、聽菌種及果香的說明。「我們就是扮演串連上下游的橋梁,對消費者、生產者、販賣者都好,這就是三贏。」
王世煌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優格。
早年在統一,就是做優格、優酪乳,「曾經手上預算是兩億、營業額廿幾億元。」但他選擇踏出舒適圈,因為他看見不同的未來。
創業還是做熟悉的優格,但不跟老東家搶市場,他擇定高價位市場,別人廿幾塊一罐,馬修要賣四十五元,大瓶裝甚至三百多元。但消費者竟然埋單——他一直相信,高品質的優格是有市場的。
「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那你一定是看趨勢往哪邊去,就要往那邊去。」那時台灣正經歷食安風波,他判斷未來追求健康、食安、永續議題一定會愈來愈重要;「我不應該只有想到消費者或是供應商,我周邊的同仁、我的夥伴、股東,都要照顧到,或是對這個環境跟社會,所以我就把它串起來。」
從回填、回收到再生玻璃 成「包材減量」先驅
「馬修嚴選」已是精品優格的代表,王世煌說,這種原始的「三贏」或「共好」精神是創業之初就注入企業精神之中。
現在大企業講究包材減量,十四年前馬修創業之初,王世煌就到大創買了一堆保鮮盒,裝優格賣,要顧客「拿回空盒、回填優格」就給優惠。目的是讓包材不只一次性使用。後來,法令改變,為了食安,食品是不能refill的。
「就是憨膽啊。」王世煌說,發跡在台南,當初只有一家門市,有位奇美醫院醫師跑來跟他說,馬修這樣做讓容器減量很讚,「哇,你很勇敢耶!」
王世煌笑說:回想起來,當初真該害怕,食安風險真的很大;「 但是更有趣的是:欸,消費者也願意支持。」
不能回填,那就回收吧。門市常堆滿顧客拿回的空罐。優格及果醬包裝都單色印刷,減少油墨汙染,也減少黏貼。白與深綠的對比設計,代表馬修嚴選在食安之外,對環境生態的重視。
為了鼓勵消費者回收空瓶,就設計各種積點誘因,先是送保冰袋或是換購產品;意外收穫是:也提高了消費者的回購率。
王世煌說,每批優格都要有一定的「留量」,作為檢驗與品管;最初留量就送給員工吃,但當銷量變大,留量多到再也吃不完。王世煌就把優格再製成肥皂,「就是馬賽皂」,送給VIP顧客。
遇到問題,就靠創意解決。
如今塑膠的優格瓶都由專業塑膠回收廠處理,先打碎再製成非食品用的容器。裝各式時令果醬的玻璃,就與專業回收的「春池玻璃」合作,製成再生玻璃。
馬修嚴選在2010創立,花了六年才打入大賣場、七年才損益打平,王世煌說,總算對股東、員工有了交代。
落實DEI 本勞、移工同工同酬
員工人數不斷增長,疫情後大缺工,馬修也進用了近十名的越南移工。令他們同鄉欣羨的是,馬修的移工都是和本勞同工同酬,不只是基本工資而已。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說,移工原就是本勞不足時的「補充人力」,既然和本勞承擔同樣工作,就應該工同酬;但大部分企業都拿移工當成「廉價勞工」,給基本工資就打發了。
王世煌說,移工來到馬修嚴選當然就是一視同仁,「每一個個體都應該有他該有的權益跟權利」。行銷企劃部協理信燕興說,員工旅遊不會分成台灣人、外國人,「還有本地員工和越南員工成了好姐妹,要求住同一間」。有次尾牙,摸走最大獎的就是來自越南的年輕移工,全公司為他開心、尖叫。
中秋節舉辦員工歌唱比賽,王世煌說,還慎重邀請評審,包括金曲歌王謝明佑,結果第一名的歌王仍然是那位「十萬」移工。他可不是唱國語或越語歌,而是粵語、曾經超紅的港劇「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他還有造型喔,非常可愛。」王世煌記得。
這正是近日正夯的「DEI(Diversity, Equality and Inclusion,多元、平等、融合)」精神的展現。但在馬修嚴選,並不是為了迎合學院潮流才做的,而是「以人為本」出發,一切就走對了路。
開放資深員工加盟 吸引人才也開啟「善循環」
馬修嚴選近兩百位員工平均年齡約30歲,「我是把那個平均值拉高的那個」,王世煌說。三年前開始「員工內部加盟」計畫,並未向外開放加盟的馬修嚴選希望透過加盟,讓資深同仁在門市端可以多一點收益。王世煌認為,公司待了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同仁,充分認同馬修嚴選的理念,他能放心放手。
他的理念是:透過內部加盟,給員工更好的機會,長期產生正向效益,增加營收,「對股東應該會有一些更好的交代」,他形容這是「企業的善循環」。
「其實我也很開心啦,很多同仁是因為認同我們的理念而來的。」王世煌說,年輕人覺得在馬修工作是對社會有意義的。
「人生就是幾十年而已,你在職場二、三十年,如果你覺得每天的工作是有使命的、對社會有意義,自己又有穩定收入,這對大家、對企業都是一件很正面的事情。」他說。
王世煌舉例,近年馬修印了日曆送給消費者,就有員工反對,對他說:「老闆,我們為什麼要做日曆?這要砍樹,跟我們的理念不合啊。」王世煌被嗆反倒開心:這表示員工認同公司是個環境友善的企業。
那怎麼回答呢?「我跟他講,想把品牌精神透過日曆的文案,讓消費者每天在案頭看見,可以記得我們這個品牌。」王世煌說,當然對年輕人來說,「日曆沒必要,手機一看就知道日期啦」,但員工願意對老闆說真心話,「我覺得很棒啊,表示你們是很平等的,不是看到老闆就要立正站好」。
掛心老農傳承、氣候變遷 「扶植小農」成副業
扶植小農幾乎是王世煌的「副業」,帶員工去產地,也帶客戶去;也幫忙沒有小輩接班的老農,找到年輕人接手,讓土地不會荒廢。他像是不務正業的老闆,其實是「無事不入心」。
他解釋,帶員工到產地旅行,「一定要選不是農忙的時候」,不然是幫倒忙。員工踏在果園裡、摘過水果、抬過沉重果箱,就會理解務農的辛苦、呵護果實的步步艱辛;員工在門市為消費者解說起果醬,就不會是假假的話術,而是真心的感動。感動自己的,才能感動消費者。
他還有滿腦子計畫,如何串連更多青農,解決老農離農的傳承問題,還有愈來愈嚴重的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
他回想,14年前公司剛成立, 氣候很穩定,農友很容易預估每年的收成量;可是近年,尤其這3、5年,氣候變遷的影響非常明顯,很多農友遇到果樹不開花、花期紊亂、開花期或收成期遇上暴雨等問題,收成量就剩下三分之二、甚至三分之一不到。他擔憂農人的收益,想辦法要如何和眾多田間友人「共好」。
做生意並不把利字擺第一,股東沒意見嗎?
在收益還沒打平的前幾年,王世煌說,就要「讓股東看到業績是一直往上成長的」,表示馬修嚴選是走在對的路上,獲利是早晚的事。他要股東相信他。
但他也說,股東都是理念相同的人,這點很重要,要看見利潤之外更大的價值:「共好」——時髦一點的說法就是ESG。借用青農陳文正的說法:你不要給我壓力,我就不會給產品壓力,業績和品牌才會長得更好。
馬修嚴選ESG心法:
1. 痛點:
包材回收、減量,不斷嘗試,找到方法。
2. 如何踏出第一步:
即使是土法煉鋼,都要試試看,不斷修正。比如到大創百貨買現成保鮮盒,沒有前例,就自己想。
3. Tips
- 經營者的信念與堅持
- 由創業之初,就納入「共好」信念,吸引相同理念的股東
- 相信以人為本,自然就達成DEI
感謝 願景工程 專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