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著樂天與熱忱的紅心,美味的芭樂熟了

樂天與熱忱,紅心芭樂植人李孟甫不以農家出身自傲,適地適種提供果樹最好的生長環境,結出美味的果實。

| 紅心芭樂植人 | 李孟甫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親自拜訪合作夥伴,一點一滴挖掘台灣各地默默耕耘的植人,讓消費者更認識這塊土地的守護者,珍惜得來不易的美味與資源。感謝宜蘭農改場合作以及友好牽線,團隊這天再次起早一路向北前往宜蘭員山鄉拜訪種植紅心芭樂的植人─李孟甫先生。

李孟甫先生的果園有1,200坪,環境整齊且乾淨,看得出相當用心打理。家中三代務農的李孟甫從小就對果園相當熟悉,卻在大學畢業後選擇進入竹科半導體設備產業就職。聊起為何決定回鄉,他提到科技產業環境高壓,與太太商議後便決定回家接手果園從農,李孟甫自嘲是衝動的類型,思考覺得可行就往下走,畢竟事情都是做久了自然能累積經驗,才會越做越好。

回家接手果園的過程並不如李孟甫想像的順利。剛回家就像一張白紙,沒有教科書或資深前輩教導帶領,只有不善表達及教學的父母。他靠自己全心投入,剖析問題、了解植株,他也尋求父親的支援及人脈,找到農改場學習、與學術單位配合,他的熱枕與投入逐漸隨著果園一同豐盛且成熟。青年回鄉從農並非想像中容易,幸好在資訊發達的現在,有相關專業單位願意提供支援及建議,植人則都相當細心勤勞,在氣候變遷的情形下順應狀況調整,才能有如此好的成績。

 

宜蘭的環境氣候不僅適合栽種芭樂,更適合種植紅肉拔品種,果實呈現淡黃果皮與紅嫩果肉,果農都多稱做「紅心芭樂」。李孟甫也看中紅心芭樂的特色投入,他給予果樹適當的空間成長,栽下後1-2年間讓果樹安心成長,在第3年才開始留果。他說健康的果樹才能夠長出好的芭樂,對待芭樂果樹就像對待自己的小孩的態度令我們深深感動。

近年氣候極端,有時久旱有時則連日大雨。李孟甫說氣候的狀況無法避免,他透過經驗與紀錄去調節作法,遇上風雨有災損則學著接受,幸好近幾年東部受颱風影響較小,從事農業後他看待事情學著樂天知命。

務農是勞動作業,要曬太陽又易有蚊蟲。碩大的果園平常僅李孟甫自己一人打理,農忙期才請母親來協助,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問父親,他打趣說兩人分開作業保持社交距離相對減少爭執。實務上他非常感謝農改場與學術單位,比如使用有機肉桂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還有不斷反應與實驗進步的套袋材質。農民在實務上發現問題交由專家去實驗改善,最後也是回饋給農民修正或進步。能看到農民與單位配合良好,產生如此好的循環,這或許也是「共好」的一環。

回家接手果園一種就是11年,李孟甫說從農後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收成有賣掉、消費者有喜歡;他運用自己在竹科的工作心態「雖然我不是MVP,但大家是我的VIP」,從果樹的健康、病蟲害防治到提升良率、維持品質,進而越做越有興趣。與馬修嚴選的合作讓李孟甫看到新的可能性,讓消費者更認識在地農產品的特色,是非常有溫度的做法,相信也能更呈現台灣寶島的好與美。

在我們探訪期間,不時有動物朋友在周遭散步,因為環境好,自然產生動物昆蟲與土地、人類共存的良好生態,這是在步調快速的城市無法看到的光景,我們也大口的呼吸此地的新鮮空氣,感受產地的氣息。

聽著植人細數果園內的點滴,對果園管理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也樂於接受建議,心態開朗正向,令人慶幸台灣依然有青農、農二代願意回鄉守護土地。用年輕的思維、開放的心態努力翻轉農業環境、揮灑汗水灌溉付出。

想必植人的熱忱之心,也如紅嫩的紅心芭樂一般,散發迷人香氣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