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風中記憶百香果的清甜

在田園裡,最富有的是一張張真實的笑臉,和慷慨的人情味。

| 百香果植人 | 張永晉
來到雲林古坑麻園有機園區是容易的,但下意識還是隱隱擔心找不到張永晉先生百香果園區的路。雖然前後到訪已經超過20次,我依然對於遼闊園區的產業道路充滿了迷惘。作為一個長期在田間探訪的工作者,「認路」這方面的能力數十年依然沒有增加。
廣闊的中庭,鐵皮屋搭的農舍,從多年前堆積許多待修的小學課桌椅,到這幾年改裝成裝載農產品的冷藏庫。少了些凌亂,多了一些整理。我想,還是歸功於張太太退休後,從高雄來到古坑陪伴張先生有關吧。一直很喜歡這對夫妻的相處,充滿了包容與關愛。   一開始張先生只是為了滿足愛吃百香果的女兒而栽種,到如今發展到全國最大的百香果園。斑白的頭髮沒變、園區流浪狗愈來愈多、栽種的水果也增添不少。鳳梨、芒果、洛神都曾經出現在園區內。他最常說的口頭禪就是,「你們有需要什麼,我就來種」,儼然就是將馬修嚴選當作是自己的品牌在關照著。
在田園裡,最富有的是一張張真實的笑臉,和慷慨的人情味。 樹上的百香果果實呈現鮮綠色,非常飽滿,成熟的果實則呈現紫紅色並直接掉在地面。
記得2017年2月,四度帶著同仁到園區參訪,受到夫妻倆熱情的招待,最感動的一次是元宵節當天,寒流來襲,夫妻倆還特地風塵僕僕去買了元宵煮給大家暖身。夫妻倆也不見外地,在這次的行程中,跟著我們到宜蘭與種植茂谷柑的龍東海班長、種植金棗的林意評先生進行交流,那種惺惺相惜的互動,對我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在車上我們聊起落實有機耕種的這幾年,有幾次差點想放棄,但因為彼此支持,所以才一一克服許多問題,走到如今的規模。
一切就好像是老天注定好的。公司剛成立需要有機百香果,若不是嘉品生技林景寬學長跟張永晉先生在農業方面的合作,也沒這樣的機會認識。一路上你疼惜我們,初期公司規模很小,你為了替我們節省運費,請在南科工作的兒子放假回台南時,用轎車幫我載來;幾次無法防制的病蟲害,才瞭解有機百香果需要區域輪種,栽種面積一路擴展到第二、第三園區。身為一個職業軍人退役,後來專職物流司機的你,若不是宗教的因緣,也不會走到福智文教基金會的體系,從高雄隻身來到雲林古坑。一晃眼也耳順之年,感謝這塊土地因為你的守候,而得以維持生態的平衡與樣貌。   每次踏上這塊百香果園時,遼闊的空間、新鮮的空氣、宜人的綠意,伴隨著張永晉夫婦的親切的笑容,我都發現,塵煙俗事在這樣的氛圍下,其實是可以淡然微笑而化解的。